[ cáo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30 | 2018年 | 30 | 2014年 | 31 |
2013年 | 30 | 2007年 | 30 | 2006年 | 27 |
1995年 | 36 | 1987年 | 32 | 1982年 | 37 |
明朝 | 30 | 元朝 | 40 | 宋朝 | 24 |
北宋 | 26 |
内容来源于:www.gongdigou.com.cn
曹姓主要源自:姬姓。
1.源于姬姓的后代。公元前1122年,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曹振铎被封于曹,建都陶丘,成为始封之君,也就成为曹氏的受姓始祖,曹参、曹操即其后人。
2.源于官位。颛顼曾孙吴回之孙安被封在曹国(在今山东菏泽一带),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夏禹赐封安为曹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大禹治水时,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安后来以官为氏。这是曹姓得姓之始,曹安即是曹姓得姓始祖。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境内,灭于楚)。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3.古代曹国人来中国后以曹为姓。古代的曹国,大约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北史》、《隋书》等书记为昭武诸国之一。当时,有曹国人来中国,有的以曹为姓,传之后世。
4.秦姓所改。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改秦真姓曹氏。
5.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匈奴曹姓。《晋书》载记有匈奴右贤王曹毂屯马兰山。又载有贰城胡曹寅献马3000匹,以寅为镇北将军、并州刺史。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领曹龙、张大头等率部众两万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县),推曹龙为大单于。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数万落叛逃后秦,人平阳,曹弘被推为大单于。《晋书·世祖纪》有山胡曹仆浑,是投降汉人的匈奴族,演变为步落稽胡。
满族曹姓。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布于鄂尔坤、俄漠和、界凡、长白山、马尔敦、大凌河等地。鄂托氏,后改为曹氏,分布于赫图阿拉、叶赫、乌喇地方。
蒙古族曹姓。曹光明,镇江人。曹。春林,法库人。曹都,巴林右旗人。曹里鹰,原为民勤汉人,迁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来台。
藏族曹氏。大通县大通川土千总户曹通温布,番族,以曹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职。
曹姓渊源
瑶族曹姓。泰国德伊兑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迁潮州府河杨河。元末大乱,又迁贵州,再转迁泰国北部山区。
阿昌族曹姓。曹老莘,陇川县芒东寨经师。曹秉薄,原为汉人,明洪武二年迁腾越,又到绮罗、罗文冲关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为阿昌族。一支迁路西县高埂田为阿昌族。一支迁萝卜坝成为傣族。一支到陇川县小新寨成为景颇族载瓦支。
布朗族曹姓。勐腊县倚邦土千总曹当斋,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征普思逆夷,杀贼有功,给土千总。
昭武九姓的曹国。进入中原地区并留居的昭武九姓之曹国人,后依汉族人化习俗,以国名汉化为姓氏称曹氏,世代相传。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哈尼族、纳西族、回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曹氏,世代相传。
受姓始祖
曹振铎,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振铎,亦称曹叔振铎(受封曹国,叔是排行,故称曹叔振铎或曹振铎),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朝诸侯国曹国始封君,曹氏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曹安、曹伯、曹振铎、曹嵩、曹龙、曹弘、曹秉薄、曹当斋、曹启宗、曹玉溪、曹十哲、本牙海。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至于迁徙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先秦时,曹姓主要活动在甘肃、山东和江苏北部。秦汉时,曹姓已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和华东地区。唐初和唐末,中原有两次南下大移民,曹姓是其中进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唐末宋初,曹姓进入了两广。清初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汉时,曹姓已经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这是曹姓一个非常重要的繁衍时期。汉时曹姓已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其中出自姬姓的邾国曹氏,后人多居于谯郡,汉相曹参即属此支。这时,曹姓是以现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北部等地分布最为集中,以至后来曹姓家族的主要郡望均分布于这些地区。东汉时,已有曹姓移居浙江,安徽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三国以后,原本单纯的曹姓混乱了,不但被曹操冒姓,还有被康国之后冒姓的记录。又因北方连年战乱,曹姓开始大举南迁,于唐初迁漳州(今属福建省),后渐至福建的同安、南安、安溪、芹山等地。
唐代末年,曹氏大规模南迁江南。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为躲避黄巢朱温乱,举家南徙,有的一直展转入湘入闽,迁居衡山、漳州一带。后在福建南部也出现曹氏踪迹,都是这次南迁的曹之后代长期繁衍、播迁的结果。
福建南部的这些曹氏族人,后来又迁居台湾。现台湾的南投、彰化和台北三县是曹姓最多的地区。
宋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四位。曹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1.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这两省曹姓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全国呈现北部冀豫、东南皖赣浙两大曹姓聚集地区。宋代以后,曹姓已经广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了。
明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5%,列为第三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曹姓人口增长值为负值。明朝以前,曹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山东,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曹姓人群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口减少十分明显。明朝时期,江苏为曹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9.3%。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等省。全国重新形成了鲁、苏、浙、赣、皖曹姓人口聚集的大区。
曹姓东晋时期
西晋后期,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使司马氏政权势力耗尽,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于次年3月自称晋王,在江南建立政权。公元318年,愍帝司马邺死讯传到建康,遂接皇帝位,定都建康(即今长江以南的南京市年),仍以晋为国号,史称东晋。公元383年,氐族贵族政权前秦以87万大军南下,企图攻占江南,东晋以8万军队抗击,大败秦军于安徽省境内的淝水。在战乱中,曹姓被迫大迁徙。
安徽青阳县墩头曹姓是三国时曹爽的后人,据(清曹氏族人修)载,建业十七世祖曹彦(乳名汉)以孝闻世。大兴三年(320年)被大臣王导和周(凯-几+页)推荐任南朝翰林中书,他任官后的第二年(321年)为避战乱,率家眷宗族1300多人渡江南下,居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在连年战乱中,曹姓又从京口四散迁徙,有的往扶苏,有的往丹阳(今陕西、河南两省间丹江以北地区),有的往洪都(江西省南昌府的旧称),有的往浙(即今浙江省),有的往闽(即今福建省),有的往新安(今江苏省睢宁县),有的转往江北(指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及大别山以东地区,近代多指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分居18处。
安徽省青阳县墩头之曹姓以十九世孙曹沛为一世祖。曹沛于东晋太和(367—371年)间,任广阳(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令,当时掌握长江上游兵权的桓温专擅朝政,遂辞官并隐居青阳县城之东喻山约10里的泾阳乡墩头里(村)。曹沛孙曹毂出守并家居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三十五世祖曹翔复居安徽青阳县墩头故里。
曹姓唐朝时期
唐高宗总章年间(668-670)陈政,陈元光奉命入闽,曹姓也从此开始迁入福建。唐末黄巢起义时,河南固始曹氏又有一批人迁徙到福建。
唐朝末年逢军阀之乱,公元897年(唐乾宁四年)河南中州谯国堂曹启宗殁于王事,时年24岁,追赠光禄大夫。904年(唐天复四年)因避朱温之乱,曹启宗夫人何太君率三子曹讶、曹谅、曹谦逃离原住地河南中州(洛水畔),经四川、邵阳,辗转数千公里、历经三十余年,于后晋初年(约936年后晋天福元年或937年后晋天福二年)定居湖南衡山。后曹谅迁湖南耒阳,曹谦迁湖南益阳,长子曹讶一脉仍居湖南衡山(含衡山、南岳、衡东)。
曹姓两宋时期
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大举南侵,攻破宋都汴京。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后渡江南下,迁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是为南宋。北宋开国宰相曹彬在朝为官的后代子孙也随南宋王朝南迁。
曹彬子孙南渡时由汴徙吴(今属江苏省),居常熟州(今属江苏省)之禄庄里者,号福山曹氏,并为旺族。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曹彬子曹玮之五世孙“孝庆公”,因官由河北灵寿县迁往豫章(今属江西省),为豫章曹氏之祖,曾任瑞州府和隆兴府(今均属江西)知州;其子善翁与美翁又迁去了山东。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金兵南侵,河北真定曹彬之后裔子孙很多迁徙外地,多数是南渡迁往淮河泗水流域的江苏和浙江一带。曹彬后人有四支十八房南迁。曹姓占了江苏、浙江人口的一半。今上海市上海县、青浦县曹姓,今上海市松江县西曹姓,今江苏省泰兴县曹姓,今江苏省金坛县曹姓,今江苏省江阴县曹姓,永嘉(治所今浙江省温州市)曹姓等都是南迁十八房中曹氏。
南宗理宗(1225—1264年),曹彬十二世孙友闻任沔州知州,友万为武翼大夫,兄弟二人在与元兵的兵战中全军覆灭。友万子名“祖七公”,见宗族中人大多死去,便由河北真定灵寿县迁江西都昌县之石壁山,之后又迁湖南湘乡县,生子三人,长子曹庚一居磨河,二子曹庚二居斗盐,三子曹庚三居西亭。
曹姓明清时期
常宁市胜桥乡曹姓是曹操的子孙,入常始祖曹志道原居江左(今芜湖市、南京市长江河段以东地区)之卫马船,明初洪武间(1368—1398年)任省祭,奉命祀九嶷(今宁远县九嶷山)的路上经过常宁,觉得楚南尤其是常宁土沃人醇,于是在解职离任后携其族兄弟志通与志松、志柏徙居常宁,距现代已有600多年。常宁胜桥乡曹氏人口发展很快,这支曹氏一修谱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此时距鼻祖道公12代,据庠生三益序说“数百人之身。”道光十年(1830年)曹子钧序说这支曹姓“棋罗星布,繁衍不下数千人”。百年间竟增加人口几倍甚至十倍。今有人口一万余。
始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的曹志道家族已迁布常宁市内的洋泉、板桥、黄桐、塔山等乡镇。因生活计,曹国球、国瑞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迁往湘潭、湘乡县。这支曹姓今已分布于湖南省内的衡阳市、祈阳县、长沙市、零陵市、株洲市等地。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迁住四川的有曹三极、三纲、三恪和三景。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往四川的有曹三川、三揖、三德、三苏、三晋、曹庚、曹弼、曹陶、曹思、曹巽等。清代迁住四川的还有曹陌、曹里、曹隅、曹昌、曹钧、曹佚、曹伯、曹俯、曹位、曹杰、曹佐、曹仕、曹僻、曹佑、曹子宝、曹子贞、曹子贵、曹子贯等。
曹姓迁居台湾
曹安支曹姓于商周时有一支南迁台湾,成为高山族的一支曹人。后世也时有曹人迁徙台湾。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台湾。台湾省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地100大姓中曹姓排第58名。
曹姓移居海外
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台湾,后来有的又徙居海外。缅甸曹氏。
曹姓的郡望在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高平郡(今山东西南部)、东海郡(今山东郯城)、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巨鹿郡(今河北省南部地区)。
一是以发源地或居住地为堂号 (即以郡望之名)的郡望堂号。曹姓在历史上有多个郡望,主要有:
谯国(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
彭城(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
安徽亳州 曹操公园
安徽亳州 曹操公园
高平(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
嘉祥(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城)。
金乡(治所在今山东嘉祥县南)。
亭山(齐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等。
二是自立堂号。已收集到的曹姓自立堂号及其地址:
爱敬堂:江苏溧阳市南门里。
绣虎堂:江苏宿迁市黄墩镇曹瓦房。
安寓堂:江苏邳州市。贵州织金县鸡场乡。
安正堂:四川宜宾市。
八斗堂⑴:安徽太湖县、怀宁县江镇镇日新村曹屋、定远县吴圩镇耿巷村、曹李村。湖北省洪湖市。
修德堂:江西吉安县桐坪镇黄山村
白虎堂:(曹操世系)。
白玉堂:江苏淮阴市。
文玉堂:江西兴国县均村乡东方村曹屋。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去世后,继萧何为宰相。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一、曹cáo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酒泉,江西之崇仁、金溪,云南之马关、泸水、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满、鲜、彝、畲、土家、布依、纳西、傈僳、基诺、阿昌、普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曹,古国名,曹叔振铎所封。郑樵注云:“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按:国曹,都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2、《广韵》“颛顼玄孙陆终之子安,是为曹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元和姓纂》亦云:“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
3、《姓氏考略》注引《晋书》云:“后汉曹嵩,本姓夏侯、冒姓曹,”此为复姓夏侯氏所改。
4、西域姓。《姓氏考略》注引《隋书》云:“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康国,古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隋唐时西域曹国人来中国者,即以曹为姓。
5、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姓索绰络氏、鄂托氏等或改为单字姓“曹”。
6、又:为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建常地方。
7、基诺族之曹姓,云南之景洪有分布,由“考卜也撒”所改。
8、阿昌族之“曹”姓,系“喇翁”、“喇曹”氏所改。
9、普米族曹姓,出自“熊-扛尼”氏、“本牙”氏。
二、曹
曹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50个姓之一。尤为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4省曹姓约占全国汉族曹姓人口46%。
曹姓起源:
1、颛顼玄孙陆终之后封于曹(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北70里),其后因以为氏。又说:陆终第六子安为曹姓,裔孙曹挟,周武王封之于邾,其地鲁国邹县。十四代孙邾文公迁于绎,至战国时灭于楚,封其君为巨鹿侯,子孙复为曹姓。
2、周成王封母弟,即文王第六子叔振铎于曹(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北4里),春秋时灭于宋,后因以为氏。
3、并州曹姓。出自匈奴。
4、东汉大司农大鸿胪曹蒿,本姓夏侯,冒姓曹,见《晋书》。
5、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隋时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唐时统称昭武九姓。
6、金时女真人奥屯氏,汉姓曰曹。
7、西夏人姓。
8、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清满洲八旗姓索佳氏、索绰络氏、鄂托氏等后均有改为曹姓者。今满族姓。
9、清高丽人姓,世居建常。今朝鲜族姓。
10、明、清时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倚邦(在今猛腊北)土千总曹氏,系布朗族。
11、拉祜族黑苦聪人劳朝氏,汉姓为曹。
12、普米族本牙海氏,汉姓为曹。
13、傈僳族施饶时氏族,汉姓为曹。
14、彝、阿昌、哈尼、蒙古、纳西、回
曹姓名人:
曹沫,春秋时鲁将。
郡望:谯国、彭城、高平、巨鹿,谯郡。
曹姓古代名人
曹振铎又称曹叔振铎,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同母弟,曹氏受姓始祖
曹刿春秋时期鲁国名将,著我国最早的兵书《曹沫之陈》
曹参西汉,字敬伯,开国元勋,相国。
曹萌字元伟,曹操曾祖父,曹参之后,曾经认猪不认
曹腾字季兴,魏高帝,曹操祖父,历史上唯一被追尊为皇帝的宦官
曹嵩字巨高,魏太帝,曹操父,汉灵帝朝廷要臣,官至太尉
曹操字孟德,魏太祖,魏武帝,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统一中国北方,三国魏朝的奠基者。
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三国曹魏名将
曹昂字子脩,魏丰愍王,曹操庶长子,于宛城战死
曹丕字子桓,魏高祖,魏文帝,曹操嫡长子,魏朝开国皇帝,被尊为当时的文坛领袖,精于诗歌创作
曹彰字子文,曹操三子,魏任城王,魏朝将领,多次击退乌桓等游牧民族势力
曹植字子建,曹操四子,三国著名诗人,以诗文著称于世
曹冲字仓舒,曹操子。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
曹宇字彭祖,魏燕王,曹操子,曹冲同母弟,西晋建立后,曹宇被降封为燕公
曹真字子丹,原姓秦,曹操族子,魏朝名将,功绩最大的莫属于复通西域
曹休字文烈,曹操族子,曹魏名将
曹叡字元仲,魏烈祖,魏明帝,曹丕长子,魏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多有作为,多次击退蜀、吴进攻,有文采,但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曹植
曹芳字兰卿,魏少帝,魏齐王,曹魏第三位皇帝,曹彰孙,曹楷子,曹叡养子,被司马师所废
曹髦字彦士,曹丕孙,曹霖子,魏高贵乡公,魏朝第四位皇帝,不干司马氏所迫欲刺杀司马昭,为司马昭手下成济所弑
曹奂字景明,魏元帝,曹宇子,魏朝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265年被司马炎所废,魏亡后被封陈留王
曹不兴三国吴,亦名弗兴,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佛像
曹霸唐代,曹髦后裔,杰出画家,官武卫将军。擅画马匹,杜甫曾赞其所画御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唐唐代,字尧宾,诗人,初为道士,代表作《刘晨阮肇游天台》
曹松晚唐,字梦徵,诗人
曹启宗唐末,光禄大夫,湖南省南岳衡山谯国堂曹姓始祖。
曹圭五代十国吴越大将
曹仲达本名弘达,曹圭子,吴越丞相
曹彬北宋,字国华,名将,历任右骁卫上将军、侍中、武宁军节度使、都监、枢密使等职。
曹翰北宋,初年名将。
曹承辉北宋,字耀衡,湖南衡山人,曹启宗三世孙,仁宗朝兵部尚书,赠银青光禄大夫。
曹仕泰北宋,字安伯,末年人,湖南衡山人,曹启宗九世孙,任枢密使。
曹知白元代,字又玄,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画家、藏书家。
曹端明代,字正夫,号月川,著名学者,被推为“明初理学之冠”。
曹鼐明代,字万钟,号恒山,政治家,正统年间内阁首辅。
曹顶明代,曹彬后裔,抗倭英雄。
曹学佺明代,字能始,一字雁生,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文学家、诗文家、诗选家、学者,闽剧始祖之一。
曹文诏明朝,崇祯年间名将,号称第一良将。
曹变蛟曹文诏侄,抗金(后金)名将,不愿投降金军而牺牲。
曹申吉清初,别号澹余,曹一麟玄孙,大臣。
曹寅清代,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文学家、藏书家,曹沾祖父。
曹沾清代,字梦阮,号雪芹,小说家、文学家。其名著《红楼梦》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部宝贵的遗产。
曹振镛清代,字怿嘉,号俪生,曹操后人,大臣,官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编修、学政、军机大臣等职。
曹姓近代名人
曹福田清末,天津义和团著名首领,后被清政府杀害。
曹锟字仲珊,保定王,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曹汝霖曾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袁世凯政府的外交次长,晚年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保持晚节
曹廷杰字彝卿,学者,为后人研究东北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曹学楷鄂豫边红军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曹姓的郡望在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高平郡(今山东西南部)、东海郡(今山东郯城)、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巨鹿郡(今河北省南部地区)。
一是以发源地或居住地为堂号 (即以郡望之名)的郡望堂号。曹姓在历史上有多个郡望,主要有:
谯国(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
彭城(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
安徽亳州 曹操公园
安徽亳州 曹操公园
高平(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
嘉祥(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城)。
金乡(治所在今山东嘉祥县南)。
亭山(齐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等。
二是自立堂号。已收集到的曹姓自立堂号及其地址:
爱敬堂:江苏溧阳市南门里。
绣虎堂:江苏宿迁市黄墩镇曹瓦房。
安寓堂:江苏邳州市。贵州织金县鸡场乡。
安正堂:四川宜宾市。
八斗堂⑴:安徽太湖县、怀宁县江镇镇日新村曹屋、定远县吴圩镇耿巷村、曹李村。湖北省洪湖市。
修德堂:江西吉安县桐坪镇黄山村
白虎堂:(曹操世系)。
白玉堂:江苏淮阴市。
文玉堂:江西兴国县均村乡东方村曹屋。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去世后,继萧何为宰相。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一、曹cáo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酒泉,江西之崇仁、金溪,云南之马关、泸水、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满、鲜、彝、畲、土家、布依、纳西、傈僳、基诺、阿昌、普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曹,古国名,曹叔振铎所封。郑樵注云:“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按:国曹,都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2、《广韵》“颛顼玄孙陆终之子安,是为曹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元和姓纂》亦云:“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
3、《姓氏考略》注引《晋书》云:“后汉曹嵩,本姓夏侯、冒姓曹,”此为复姓夏侯氏所改。
4、西域姓。《姓氏考略》注引《隋书》云:“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康国,古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隋唐时西域曹国人来中国者,即以曹为姓。
5、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姓索绰络氏、鄂托氏等或改为单字姓“曹”。
6、又:为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建常地方。
7、基诺族之曹姓,云南之景洪有分布,由“考卜也撒”所改。
8、阿昌族之“曹”姓,系“喇翁”、“喇曹”氏所改。
9、普米族曹姓,出自“熊-扛尼”氏、“本牙”氏。
二、曹
曹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50个姓之一。尤为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4省曹姓约占全国汉族曹姓人口46%。
曹姓起源:
1、颛顼玄孙陆终之后封于曹(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北70里),其后因以为氏。又说:陆终第六子安为曹姓,裔孙曹挟,周武王封之于邾,其地鲁国邹县。十四代孙邾文公迁于绎,至战国时灭于楚,封其君为巨鹿侯,子孙复为曹姓。
2、周成王封母弟,即文王第六子叔振铎于曹(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北4里),春秋时灭于宋,后因以为氏。
3、并州曹姓。出自匈奴。
4、东汉大司农大鸿胪曹蒿,本姓夏侯,冒姓曹,见《晋书》。
5、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隋时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唐时统称昭武九姓。
6、金时女真人奥屯氏,汉姓曰曹。
7、西夏人姓。
8、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清满洲八旗姓索佳氏、索绰络氏、鄂托氏等后均有改为曹姓者。今满族姓。
9、清高丽人姓,世居建常。今朝鲜族姓。
10、明、清时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倚邦(在今猛腊北)土千总曹氏,系布朗族。
11、拉祜族黑苦聪人劳朝氏,汉姓为曹。
12、普米族本牙海氏,汉姓为曹。
13、傈僳族施饶时氏族,汉姓为曹。
14、彝、阿昌、哈尼、蒙古、纳西、回
曹姓名人:
曹沫,春秋时鲁将。
郡望:谯国、彭城、高平、巨鹿,谯郡。
一、曹cáo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酒泉,江西之崇仁、金溪,云南之马关、泸水、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满、鲜、彝、畲、土家、布依、纳西、傈僳、基诺、阿昌、普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曹,古国名,曹叔振铎所封。郑樵注云:“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按:国曹,都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2、《广韵》“颛顼玄孙陆终之子安,是为曹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元和姓纂》亦云:“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
3、《姓氏考略》注引《晋书》云:“后汉曹嵩,本姓夏侯、冒姓曹,”此为复姓夏侯氏所改。
4、西域姓。《姓氏考略》注引《隋书》云:“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康国,古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隋唐时西域曹国人来中国者,即以曹为姓。
5、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姓索绰络氏、鄂托氏等或改为单字姓“曹”。
6、又:为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建常地方。
7、基诺族之曹姓,云南之景洪有分布,由“考卜也撒”所改。
8、阿昌族之“曹”姓,系“喇翁”、“喇曹”氏所改。
9、普米族曹姓,出自“熊-扛尼”氏、“本牙”氏。
二、曹
曹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50个姓之一。尤为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4省曹姓约占全国汉族曹姓人口46%。
曹姓起源:
1、颛顼玄孙陆终之后封于曹(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北70里),其后因以为氏。又说:陆终第六子安为曹姓,裔孙曹挟,周武王封之于邾,其地鲁国邹县。十四代孙邾文公迁于绎,至战国时灭于楚,封其君为巨鹿侯,子孙复为曹姓。
2、周成王封母弟,即文王第六子叔振铎于曹(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北4里),春秋时灭于宋,后因以为氏。
3、并州曹姓。出自匈奴。
4、东汉大司农大鸿胪曹蒿,本姓夏侯,冒姓曹,见《晋书》。
5、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隋时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唐时统称昭武九姓。
6、金时女真人奥屯氏,汉姓曰曹。
7、西夏人姓。
8、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清满洲八旗姓索佳氏、索绰络氏、鄂托氏等后均有改为曹姓者。今满族姓。
9、清高丽人姓,世居建常。今朝鲜族姓。
10、明、清时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倚邦(在今猛腊北)土千总曹氏,系布朗族。
11、拉祜族黑苦聪人劳朝氏,汉姓为曹。
12、普米族本牙海氏,汉姓为曹。
13、傈僳族施饶时氏族,汉姓为曹。
14、彝、阿昌、哈尼、蒙古、纳西、回
曹姓名人:
曹沫,春秋时鲁将。
郡望:谯国、彭城、高平、巨鹿,谯郡。
曹姓的郡望在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高平郡(今山东西南部)、东海郡(今山东郯城)、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巨鹿郡(今河北省南部地区)。
一是以发源地或居住地为堂号 (即以郡望之名)的郡望堂号。曹姓在历史上有多个郡望,主要有:
谯国(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
彭城(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
安徽亳州 曹操公园
安徽亳州 曹操公园
高平(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
嘉祥(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城)。
金乡(治所在今山东嘉祥县南)。
亭山(齐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等。
二是自立堂号。已收集到的曹姓自立堂号及其地址:
爱敬堂:江苏溧阳市南门里。
绣虎堂:江苏宿迁市黄墩镇曹瓦房。
安寓堂:江苏邳州市。贵州织金县鸡场乡。
安正堂:四川宜宾市。
八斗堂⑴:安徽太湖县、怀宁县江镇镇日新村曹屋、定远县吴圩镇耿巷村、曹李村。湖北省洪湖市。
修德堂:江西吉安县桐坪镇黄山村
白虎堂:(曹操世系)。
白玉堂:江苏淮阴市。
文玉堂:江西兴国县均村乡东方村曹屋。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去世后,继萧何为宰相。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一、曹cáo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酒泉,江西之崇仁、金溪,云南之马关、泸水、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满、鲜、彝、畲、土家、布依、纳西、傈僳、基诺、阿昌、普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曹,古国名,曹叔振铎所封。郑樵注云:“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按:国曹,都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2、《广韵》“颛顼玄孙陆终之子安,是为曹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元和姓纂》亦云:“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
3、《姓氏考略》注引《晋书》云:“后汉曹嵩,本姓夏侯、冒姓曹,”此为复姓夏侯氏所改。
4、西域姓。《姓氏考略》注引《隋书》云:“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康国,古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隋唐时西域曹国人来中国者,即以曹为姓。
5、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姓索绰络氏、鄂托氏等或改为单字姓“曹”。
6、又:为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建常地方。
7、基诺族之曹姓,云南之景洪有分布,由“考卜也撒”所改。
8、阿昌族之“曹”姓,系“喇翁”、“喇曹”氏所改。
9、普米族曹姓,出自“熊-扛尼”氏、“本牙”氏。
二、曹
曹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50个姓之一。尤为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4省曹姓约占全国汉族曹姓人口46%。
曹姓起源:
1、颛顼玄孙陆终之后封于曹(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北70里),其后因以为氏。又说:陆终第六子安为曹姓,裔孙曹挟,周武王封之于邾,其地鲁国邹县。十四代孙邾文公迁于绎,至战国时灭于楚,封其君为巨鹿侯,子孙复为曹姓。
2、周成王封母弟,即文王第六子叔振铎于曹(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北4里),春秋时灭于宋,后因以为氏。
3、并州曹姓。出自匈奴。
4、东汉大司农大鸿胪曹蒿,本姓夏侯,冒姓曹,见《晋书》。
5、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隋时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唐时统称昭武九姓。
6、金时女真人奥屯氏,汉姓曰曹。
7、西夏人姓。
8、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清满洲八旗姓索佳氏、索绰络氏、鄂托氏等后均有改为曹姓者。今满族姓。
9、清高丽人姓,世居建常。今朝鲜族姓。
10、明、清时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倚邦(在今猛腊北)土千总曹氏,系布朗族。
11、拉祜族黑苦聪人劳朝氏,汉姓为曹。
12、普米族本牙海氏,汉姓为曹。
13、傈僳族施饶时氏族,汉姓为曹。
14、彝、阿昌、哈尼、蒙古、纳西、回
曹姓名人:
曹沫,春秋时鲁将。
郡望:谯国、彭城、高平、巨鹿,谯郡。
其他姓氏